本网讯(记者 李小蕾)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师生对肺结核的科学认知与主动防范能力,切实守护校园公共卫生安全,10月16日下午,外国语学院联合校卫生所,特别邀请秀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盛医生,面向学院师生开展肺结核防控知识专题讲座,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。
讲座中,盛医生以“科学认识肺结核,校园防控不松懈”为核心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,系统讲解了肺结核的医学常识与防控要点。她首先明确,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——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说话时产生的飞沫,若被他人吸入,就可能引发感染,这也是校园等人员密集场所需重点防范的原因。随后,她详细介绍了肺结核的典型症状,除了大家熟知的长期咳嗽、咳痰(超过2周需警惕),还包括痰中带血、午后低热、夜间盗汗、乏力消瘦、食欲减退等,提醒师生出现此类症状时,需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避免延误治疗。
盛医生讲授(豆芹兰 摄)
在校园防控实操环节,盛医生结合学生宿舍、教室等高频场景,给出了具体可落地的防护建议:一是坚持“勤通风”,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降低室内病菌浓度;二是做好“个人卫生”,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,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,日常勤洗手,避免用手触摸口鼻;三是保持“健康习惯”,保证充足睡眠、均衡饮食,加强体育锻炼,提升自身免疫力;四是遵守“筛查要求”,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肺结核筛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治疗。
互动提问环节气氛热烈,师生们围绕“肺结核治疗是否需要隔离”“普通感冒与肺结核早期症状如何区分”等问题踊跃提问。盛医生逐一耐心解答,明确表示肺结核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隔离治疗,治疗周期通常为6-12个月,只要坚持全程规律服药,治愈率可达90%以上;同时强调卡介苗主要对儿童期重症肺结核患者有保护作用,成年人仍需做好日常防护,消除了师生们的认知误区与恐慌情绪。
讲座现场(豆芹兰 摄)
讲座尾声,外国语学院常务副书记李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发言。他指出,校园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,肺结核防控工作关乎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校园的稳定发展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他希望师生们能将讲座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行动,既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,主动做好个人健康管理,也要积极向身边人普及防控知识,共同营造“人人懂防控、人人会防护”的良好校园氛围。
此次肺结核防控知识讲座,不仅为师生们送上了实用的健康知识,更强化了大家的传染病防控意识,为构建平安、健康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,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。